初步統計,2018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9.26萬億元,比上年少3.14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67萬億元,同比多增1.83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4201億元,同比多減4219億元;委托貸款減少1.61萬億元,同比多減2.38萬億元;信托貸款減少6901億元,同比多減2.95萬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6343億元,同比多減1.17萬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2.48萬億元,同比多2.03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凈融資1.79萬億元,同比少2110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3606億元,同比少5153億元。1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3億元。
從結構看,2018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81.4%,同比高19.6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占比-2.2%,同比低2.2個百分點;委托貸款占比-8.3%,同比低11.8個百分點;信托貸款占比-3.6%,同比低13.7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占比-3.3%,同比低5.7個百分點;企業債券占比12.9%,同比高10.9個百分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占比9.3%,同比高0.4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占比1.9%,同比低2個百分點。
注1: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部門。
注2:2018年7月起,人民銀行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方法,將“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支持證券”和“貸款核銷”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在“其他融資”項下反映。
注3:關于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的說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指地方政府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的、約定一定期限內以公益性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還本付息的政府債券。今年8月份以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加快,對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等有明顯的接替效應。為將該接替效應返還到社會融資規模中,2018年9月起,人民銀行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按照債權債務在托管機構登記日統計。
2017年以來各月可比口徑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