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師范大學學生表演舞蹈《忠魂》。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曼玉/攝
《忠魂》舞蹈雄渾激昂的音樂一響起,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學生們情緒飽滿地舒展肢體,演繹一場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徐州附近的真實故事。
參演學生馬超說:“每當跳起這個舞蹈,革命先輩拋卻生命保衛祖國的一幕幕就會閃現在腦海中,能感受到一種特別的情懷。”
校團委書記葛大偉認為,情感的表達和宣泄是《忠魂》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們把這樣一個故事,通過藝術再加工的形式搬上校園文化建設的舞臺,來展現抗日戰爭的波瀾壯闊,能起到一種潤物無聲的效果,讓大學生在這種美的校園文化浸潤中更加感性、更加深刻地體會國家和民族的氣質、精神。”
在江蘇師范大學,“潤物無聲”的藝術教育充滿每個角落。學校成立了由校黨委書記華桂宏親自擔任組長的藝術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統籌全校美育工作的藝術教育中心,進一步理順了大學開展美育教育的體制機制。
華桂宏說:“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美育對于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的特殊價值,充分認識到美育對于落實高校立德樹人之本的重大意義。我不是學習藝術專業出身,但是愿意擔任藝術教育工作的組長,正是希望美育工作能得到各部門的重視和支持,讓更多大學生通過美育終身受益。”
古風漢韻貫穿全程的漢式畢業典禮是江蘇師范大學美育的一大特色。從2014年開始,學校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師生著漢服、行漢禮、奏漢樂、高唱《大風歌》,通過學位門。
“九萬里神州大地花團錦簇,河清海晏;五千年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光華絢爛。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研究生參加漢式畢業典禮,正是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繹了自己學生生涯最濃厚的一筆,在畢業典禮上的這堂文化自信課,他們將終生難忘?!比A桂宏說。
學校半數以上的學生都是師范生。在華桂宏看來,無論現代教育技術發展到了什么階段,教師總是離不開板書,一手好字能讓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再漲一分。因此,學校采取“1+17”的模式——“1”是書法課,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17”是“藝術與人生”“人文與經典”等17門博雅課程,供學生選修。
怎樣有計劃、有抓手地吸引同學們自覺參與到美育學習實踐中來?對此,藝術中心掛靠的校團委設置了“第二課堂成績單”,把學生參加藝術實踐活動的情況記入學分,并把美學素養作為大學生畢業成績單的一部分呈現給用人單位,有效破解了以往重課堂美育輕實踐美育的難題,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熱情普遍提高。
葛大偉形容,校團委等于架設了一座橋梁,把學校的師資力量、藝術教育資源和學生的美育訴求、創作熱情連接起來。
“大學生是活力四射的群體,對藝術技能的學習、對藝術知識的渴望非常強烈,人人都想走到舞臺中央。我們在‘投其所好’的同時,更加關注‘引其向上’,力求把‘有意思’的活動辦得‘有意義’,著力打造內容高級、精神高昂、品味高雅的校園文化?!备鸫髠フf。
十佳歌手大賽、校園舞蹈大賽、校園話劇大賽、校園辯論賽等,在傳統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一直很受學生追捧。近年來,江蘇師范大學對這些“品牌活動”進行了“提檔升級”,一方面重點提升了活動的參與度和覆蓋面,創辦草根歌手和舞蹈大賽,為有夢想但是沒有特別高的專業水平的同學搭建展示的平臺,讓“沉默的大多數”都有一試身手的機會,把“少數人的狂歡”變成“多數人的習慣”。另一方面,重點加強了文化藝術活動中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引領,結合徐州淮海戰役紅色文化資源,引導學生唱紅歌、跳紅舞、演紅劇、辯紅題,讓師大的校園文化建設映照出別樣的信仰之美。
“在這種校園文化的浸潤和洗禮下,青年們參與體育、美育和其他相關藝術活動的熱情更高了,參與之后的獲得感也更強了?!备鸫髠フf:“能夠把藝術的種子深埋進每個人的心中,培養的學生都能有一種豐盈的美感和詩心,這才最可貴。”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曾提出他從事教育的三方面內容:詩、禮、樂,要求學生不僅要講個人的道德、文化修養,而且要有全面、廣泛的美育知識和藝術技能。
談及高校美育工作的經驗,華桂宏認為,在新時代,藝術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更是人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形式。對于師范大學而言,開展藝術教育有著更加特殊的意義,只有培養出更多具有深厚審美底蘊、扎實藝術功底的老師,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落實,中國夢,教師夢才能真正得以實現。(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曼玉)
(張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