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在地里采摘金黃的刺梨果 水城縣宣傳部供圖
時下,正是刺梨成熟季,貴州水城縣農戶種植的刺梨果80%已“顆粒歸倉”,采收進水城縣刺梨汁生產商貴州初好公司的加工廠里,進入制作刺梨原漿和飲料的流水線上。
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小羊說:“每年9月,我們就開始去鄉下挨家挨戶收購刺梨果,目前采收已接近尾聲,剩余一些青果還掛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枝丫上,等國慶以后基本就成熟了。”
走進刺梨汁加工車間,只見員工們有條不紊地巡邏在各自的生產線上,選果、洗果、榨漿、灌裝、噴碼......他們細心地檢查著機械設備,守護著刺梨汁生產的每個環節。
該車間是初好公司建設的12萬噸鮮果壓榨生產線,可生產刺梨、獼猴桃等果蔬原漿、清汁和濃縮汁。公司目前還在建設多條加工線,包括24000瓶/小時無菌冷灌裝PET生產線、36000罐/小時易拉罐生產線和6000瓶/小時口服液生產線等,可生產NFC果汁飲料、果汁果蔬復配飲料、植物蛋白飲料和酵素飲料。
初好公司員工正在生產線上檢查產品噴碼 王瑾 攝
車間的小伙感慨,自己原來在外打工,后面聽說家鄉辦了企業,待遇不錯就回來了。“這里的工資收入比外面還高,放假還可以回去陪陪家人。”他暢想著中秋節可以早點回去和家人吃頓團圓飯,滿足感從他微微上揚的嘴角油然而生。因為以往,這樣的節日是他們不舍得花車費回來的。
他說來到初好公司的大家庭他很滿意。公司是扶貧企業,給予他在家庭生活和經濟收入上很大的幫助。
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創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貴州當地特色水果刺梨為中心,集科研、種植、生產、營銷于一體的新農業科技公司。目前已取得了業內自主研發專利14項,其他專利20余項,擁有初好吉梨到、冰點汽泡水、初好原漿、初好SOD、初好口服液等十五款產品。產品自2019年上市以來就獲得了市場的青睞,遠銷大連、青島、成都、重慶等地。公司正在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同時嘗試進入日本、韓國等國際市場,拓展刺梨產品走出國門的多元化發展渠道。
為加速“黔貨出山”,初好公司積極參與到在六盤水舉辦的第十五屆貴州旅發大會推介活動中,展示了大量的刺梨飲料和刺梨膏等產品。為協同旅游行業共同發展,公司還推出各種優惠促銷活動。
中共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強調“要舉全省之力打造刺梨時尚生態產業,把刺梨打造成貴州省第四張名片”,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大力發展刺梨產業,著力抓好產業扶貧,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更大成效。
水城縣委縣政府將刺梨產業作為水城縣一個主導產業來推動,建立了“四個一”(一個領導小組、一個專班、一個機構、一個公司)模式,力爭將刺梨產業做強做大。
據黃小羊介紹,由中科院地化所和貴州科學院等單位組成的專班給公司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特別是在配方的研發和田間地頭的管理上。他說:“中科院對口幫扶水城縣,為發展我們的優勢產業,他們不僅指導農戶種植、用肥和刺梨管護和土壤治理,保證了刺梨生產端的規范。而且,還在配方研發、產品品控、設備調試等方面給予了大量有效建議。所以,公司的發展、農業扶貧的軍功章有他們的一大半。”
刺梨產業的發展,不僅給六盤水帶來了生態效益,還帶來了經濟、扶貧等多方面的效益。當前,水城全縣刺梨種植面積達39.6萬畝,涉及貧困戶1.1萬戶4.3萬人。通過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農戶可享受土地分紅和鮮果保底收購等待遇,有效保障了農戶的利益。
自2018年投產以來,初好公司向水城縣20余個鄉鎮52116余人(其中貧困戶4048戶18622人)進行刺梨鮮果收購,累計收購刺梨鮮果3360噸,帶動刺梨種植戶增收致富,助推當地經濟的發展。
“為保證貧困農戶種植刺梨的收入,公司通過村委提供的貧困戶登記目錄,要求每家每戶出示身份證收購。目前登記在冊有17萬多人,每戶多少畝地,產出多少,我們都十分清楚。今年六盤水市的刺梨收購價是兩塊,高于龍里、貴定等其他地區。另外,我們還要設置收購關卡以保障本地的農戶增收,拒絕外地拉來的刺梨。今后,我們的采收工作還會更加規范。”黃小羊說。
為助力水城縣脫貧攻堅任務,初好公司承擔了水城縣40萬畝及周邊區縣的刺梨加工、銷售任務,以刺梨鮮果深加工為核心進行全產業鏈延伸,有力推動了企業所在地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了農業生產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水城縣碩大的刺梨果已運送到刺梨汁加工廠 水城縣宣傳部供圖
高永祥是水城縣刺梨種植大戶,他今年摘收了9000多斤刺梨,獲得27000元的收入,比去年又增加了幾千元。今年屬于豐產,他很自豪、很滿意。
目前他家以刺梨種植為生,從2015年政府號召伊始,他就開始栽苗,20多畝地全都種了刺梨。他說:“原來也沒有想到這野生刺梨果會大受喜歡,雖有國家優惠補貼政策,但是大家都嫌它帶刺扎嘴,覺得只是一股熱勁兒,望不到什么經濟效益,便無心管理。”“我曾經是村里的村干部,發展意識稍微強一些,想到既然有國家支持。如果能圍繞這個產業謀發展,那我愿意身先士卒。”他堅定地說道,“言傳不如身教,先種出來再說。我也想通過實際行動帶動周圍百姓一起把生活變好。”所以,他就一心種樹,積極配合合作社管好刺梨地。
2015年起種,2017年他的收入只有幾千塊錢,2018年開始收入頗豐,漸入佳境。逐年的效益讓他更加堅信,走這條生態脫貧路是有出路的。周圍持觀望態度的農戶們也慢慢踏上這條豐收致富路。(中國日報貴州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