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俄羅斯金磚國家研究國家委員會執行主任維多利亞·潘諾娃。
圖②: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
圖③:日本市民團體“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藤田高景。
圖④:《今日巴基斯坦報》資深記者米安·阿布拉。
資料圖片
“中巴友誼路”喀喇昆侖公路二期項目曼塞赫拉至塔科特二級公路段。
新華社發
在同中國有過深入交往的國際人士眼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凝聚起億萬中國人民的磅礴力量,還為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不懈奮斗,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俄羅斯金磚國家研究國家委員會執行主任維多利亞·潘諾娃——
為人類文明多樣性作出貢獻
本報記者 張光政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對中國人民無比忠誠,這種優秀品質在快速變化的當今世界彌足珍貴。”俄羅斯金磚國家研究國家委員會執行主任維多利亞·潘諾娃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項事業堅強的領導核心和強大推動力量,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百折不撓、自尊自信、愛國奉獻,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積極投身國家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
潘諾娃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快速增加,2020年已突破百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潘諾娃說,只要繼續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堅定目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聯系,中國共產黨就一定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在國家建設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潘諾娃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辟還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她說:“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很大吸引力。它提供了全新的現代化路徑選擇,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種制度創新是對人類文明多樣性的貢獻。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景非常廣闊。”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人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潘諾娃表示,“相信中國共產黨還會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更多偉大成就,包括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談到中國共產黨的對外交往,潘諾娃說:“中國共產黨不斷拓展同其他國家政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由此帶動的人員往來增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互信,有助于中國共產黨和其他國家政黨相互學習、借鑒一些好的理念和行之有效的做法。”
讓潘諾娃深有感觸的是,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下,中國提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一理念表明,人類可以齊心協力共同克服所面臨的困難。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單獨應對,人類要想戰勝疫情等全球性挑戰,唯有團結一致。“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維護戰后國際秩序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潘諾娃表示。
“我愛中國,也有很多中國朋友。”潘諾娃每年都要到中國來,到訪過北京、西安、桂林、哈爾濱、深圳、香港等地。“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我還想去中國更多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她說。
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
從人類共同利益出發
本報記者 強 薇
“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預期壽命增加、擺脫貧困、提高生活水平才是真正的人權問題。”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思義表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減貧成就廣為人知,這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的巨大貢獻。”
羅思義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問題,多年來不斷加深對中國的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令他印象尤為深刻。“不同國家之間存在差異很正常,關鍵是何為根本問題、何為次要問題。”羅思義說,在一些西方政客的觀念中,世界總是由相互競爭的個人或組織所組成,彼此之間沒有共同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啟示我們,必須共同抗擊疫情、應對經濟蕭條和氣候變化。”
羅思義在中國工作的很多同事都是共產黨員。他和中國同事在國際經濟和中國國內經濟領域各有所長,經常相互交流學習。
去年7月,羅思義與48個國家的學者和活動人士一道,自發組織了一場全球在線公開會議,題為“任何針對中國的新冷戰都違背人類利益”,并發布了名為“拒絕新冷戰”的共同聲明。“我們強調,特朗普政府奉行的政策違背中美兩國的利益,更是違背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羅思義表示。
羅思義說:“外部勢力可能給中國制造麻煩,但沒有任何外部力量可以打垮中國。”他認為,最重要的是闡明中國發展的真相——中國民眾生活條件逐年改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他還指出,政黨間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增進中西方之間的理解與互信。
“我非常贊同習近平主席的一個觀點——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羅思義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經濟迅速復蘇,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他很理解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日本市民團體“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藤田高景——
讓14億人民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本報記者 劉軍國
“中國共產黨擁有遠大理想,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管是干革命,還是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日本市民團體“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藤田高景表示,這是中國共產黨深受中國人民擁護與支持、永葆青春活力的密碼。
藤田高景長期在日本政界工作,對于政黨有著獨到的認識。他認為,正是因為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國共產黨才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藤田高景對記者說,每次訪華他都能接觸到很多優秀的中共黨員,他們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責任擔當令人感動。”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于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之際,如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從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由貧窮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門類齊全、體系完整的工業國。藤田高景十分欽佩中國創造的發展奇跡。
1973年,藤田高景第一次訪華。近50年來,他到訪中國約50次,除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外,還去過西安、延安、銀川等西部內陸城市。“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各地民眾生活普遍不富裕,大城市也沒有什么現代化的基礎設施。”藤田高景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此后他每次訪華都能感受到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治理更加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累計選派幾十萬個駐村工作隊、數百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投入大量幫扶資金,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藤田高景表示,希望有機會去中國農村地區考察,分享中國農民脫貧后的喜悅。“中國共產黨扶真貧、真扶貧,這十分偉大。政治的最基本任務之一就是給人民提供充足的生活物資,幫助人民擺脫貧困。中國共產黨讓14億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藤田高景說,中國實施的精準扶貧措施是對人類減貧事業的巨大貢獻,為正在致力于脫貧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希望與力量。
藤田高景非常認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一偉大的理念體現了中國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態度,對于全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藤田高景表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中國和世界人民思想智慧的創新性發展,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準確把握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藤田高景已經一年多沒有來華,但他對中國的關注從未間斷。為了及時、準確地了解中國的信息,藤田高景經常瀏覽中國媒體網站,與中國朋友進行交流,也不忘向家人和朋友介紹中國的情況。“希望日本各界能夠了解一個真實、客觀、發展的中國。”他期待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繼續進步,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今日巴基斯坦報》資深記者米安·阿布拉——
一次次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本報記者 程是頡
“從巴基斯坦塔科特出發到巴中邊境的紅其拉甫口岸,如果您一直沿著喀喇昆侖公路行駛,一定會像我一樣驚嘆于修建這條公路的偉大精神。”《今日巴基斯坦報》資深記者、中國問題專家米安·阿布拉日前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共產黨用超人的勇氣和堅毅,一次次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1979年,喀喇昆侖公路建成,在中國與巴基斯坦兩國間打通了一條陸上通道。這條公路穿越平均海拔超過5500米的喀喇昆侖山脈,途經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和多條冰川帶。米安說,無論當時還是現在,這條公路都對巴基斯坦意義重大,但施工難度很大。“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這條公路將永遠停留在規劃圖紙上。”
米安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修筑這條巴中友誼之路,中方建設者克服艱難險阻,在高寒地帶長期堅守,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正是在他們的忘我努力下,喀喇昆侖公路才得以貫通。
米安曾多次前往中國開展采訪報道工作。他表示,對中國的了解越深入,就越是被共產黨員迎難而上、不畏險阻的精神所折服。近年來,最令他感到贊嘆的成就無疑是中國如期實現了全面脫貧。“這是人類歷史上一項無與倫比的成就。”米安說,對任何一個政黨而言,讓全體人民脫貧似乎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在中國,這一切得以實現的前提,正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的執政理念。”米安表示。
米安探訪過中國許多貧困地區,通過采訪基層黨員干部,發現了中國扶貧實踐的成功秘訣:“他們細致調研,因地制宜地為當地群眾制定脫貧方案,一家一戶地走訪溝通、征求意見。他們的奉獻精神令人動容。”米安說,只有深入接觸這些基層黨員干部,才能真正理解中國為什么能夠實現這項歷史壯舉。他說:“中國的扶貧絕不只是提供福利,更重要的是引導人們通過自身努力創造價值,這是最難實現的脫貧,也是真正的可持續脫貧。”
米安指出,發展中國家面臨諸多挑戰,中國共產黨用執政成就向世界證明,沒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取得的成就,既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最好的激勵,也是一本生動鮮活的教科書。”
在米安看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仍充滿青春活力,未來一定能創造更多讓世界驚嘆的成就。“一個勇于不斷直面挑戰的政黨,必將永遠年輕。”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02日 17 版)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