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19日電 4月17日,美國馬薩諸塞州橋水州立大學全球項目學術主任Jabbar Al-Obaidi在《約旦時報》刊文稱,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全球發展倡議,是推動全球平等可持續發展的機遇,并非一些國家眼中的政治舉措。
近日,橋水州立大學舉辦了“一帶一路”研討會,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分別從經濟、歷史、文化等不同角度分享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成果,圍繞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行討論。
文章說,隨著中國的持續發展,中國與中東北非、亞洲和世界各國的關系不斷加強。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古絲綢之路的延續。
從歷史上看,“一帶一路”自然地讓人想起古絲綢之路,橋水州立大學金融系教授肖易紅(音)表示,“古代的陸上商隊和海上通道,推動了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政治和宗教互動。”
文章說,應該承認,“一帶一路”成為展示21世紀全球發展的強大平臺,特別是“一帶一路”對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結構中產生多重效益和巨大影響。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始終圍繞著“和平、合作、發展、共同利益”而發展。
然而,中國的倡議并不符合一些西方國家的政治和經濟意識形態。例如,美國在2020年宣布了與“一帶一路”相對應的一攬子計劃。方案包括所謂的基建“藍點網絡” 計劃,旨在“建立全球基礎設施發展的共享標準”。
這些項目是美國于2018年宣布的更廣泛的“印太經濟框架”的一部分,旨在對沖“一帶一路”。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似乎并不理解“一帶一路”對中東和北非的重要性。
約旦《言論報》總編哈立德·沙格蘭指出,中約雙方正一道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經貿合作。“2017年,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約旦商會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MoU),著力推動中約兩國之間投資和貿易關系的發展。”
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經濟學教授納德爾·哈比比表示,阿拉伯國家正在不斷深化同中國的合作,“中國擁有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市場,可以惠及海灣國家。”
橋水大學社會系韓裔教授李鐘賢(音)闡述了包括韓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參與“一帶一路”的看法。李教授表示,“2018年,韓國總統文在寅就表達了韓國參與‘一帶一路’的意愿,目前韓國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第五大股東,而亞投行是‘一帶一路’的主要融資機構。”
文章最后總結說,簡言之,“一帶一路”是一個全球發展倡議,并非一個政治項目。
(編輯:齊磊 劉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