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過去30年來,中國與東盟在多領域建立起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關系。這種高度包容的互利關系與美國主導的排他性地區框架協議有著本質的不同。隨著近年來中美競爭加劇,美國意欲在印太地區建立新的制度安排,拉攏包括東盟成員在內的地區國家,孤立中國。這不符合東盟利益,也不會被接受。
去年11月,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以視頻方式舉行了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會上雙方將中國和東盟之間的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自1991年以來,中國和東盟在政治、經濟、安全和社會文化等領域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關系。1994年,中國首次加入東盟地區論壇。兩年后,中國與東盟正式確定了對話伙伴關系。1997年,首屆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召開,為雙方最高領導人的互動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
在隨后的幾年里,雙方簽署了更多合作協議和聲明,包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及多份非傳統安全合作協議。在這些合作努力的基礎上,雙方于2003年10月發表了《中國與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聯合宣言》,標志著中國-東盟關系在新世紀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自2005年以來,中國和東盟共同制定了實施戰略伙伴關系的4個五年行動計劃,今年是第四個行動計劃(2021-2025)的第二年。而與第一個行動計劃(2006-2010)相比,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第四個行動計劃所涵蓋的行動與涉及的部門更加廣泛、深入、制度化,而且更加有力,這再次證明了中國和東盟在建立務實的互惠互利關系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
然而,雙方的合作并非一帆風順。在很大程度上,南海問題仍是阻礙中國-東盟關系發展的主要因素。這個問題極其復雜,而且也沒有跡象表明能夠在短期內得到徹底解決。但是,中國和東盟已經付出了大量努力來處理此類爭端。2002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目前尚在談判中的“南海行為準則”仍是建立可持續區域海洋秩序的基礎性框架。對于雙方來說,繼續推動“南海行為準則”談判進程,并爭取早日達成協議是至關重要的。這要求雙方采取更加靈活的姿態,遠離任何絕對主義或極端主義立場。
從更加廣泛的視角來看,隨著中國-東盟關系的發展,如何應對日益激烈的中美“極端競爭”,以及隨之而來的一些由美國主導的泛安全區域框架,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 (Quad)、美英澳三邊安保聯盟 (AUKUS),以及印太經濟框架 (IPEF) 等,必定是繞不開的問題。以上這些協議框架均具有明顯的“排他性”,明里暗里將中國當作孤立對象。對于加入這些協議或可能加入這些協議的國家來說,一個基本的前提條件就是,它們必須調整對外政策,與美國及其盟友建立起更密切的關系,并刻意疏遠中國。
相比之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是一種非排他性的關系。2021年,東盟幾乎在同一時間宣布同中國和澳大利亞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東盟當然樂見任何一個外部伙伴根據自身優勢,同自身發展務實關系,而這些不同的伙伴之間甚至可以是競爭關系。東盟可以與中國、澳大利亞或任何致力于發展伙伴關系的域外國家成為全面戰略伙伴,但如果是外部勢力強加于東盟自身的排他性關系框架,東盟對此并不感冒。
自1991年來,中國和東盟經過長期的共同努力,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當然,任何關系都不可能沒有摩擦,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分歧和挑戰也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存在。然而,雙方都已清晰地認識到,盡管存在分歧,但當務之急是建立起一個長久且互惠的關系。這也許就是去年宣布建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所要傳達的最明確、最重要的信息了。展望下一個30年,中國-東盟關系有望取得像過去的30年一樣豐碩的成果,甚至更多。
責編 | 宋平 欒瑞英
編輯 | 張釗
實習生馮小源、尹康君、佟亞璠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