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日)是第三十八個國際志愿者日,可以說,志愿者在很多領域都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下面我們來認識一群華中科技大學的年輕志愿者。他們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默默地在背后為尋親家庭提供技術支持,照亮著走失孩子的回家路。
在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AI寶貝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正在與尋親公益組織進行溝通,了解失蹤兒童情況,對接照片資料和修復進展。不久前,他們接到新的求助,希望能利用AI圖像修復技術,把走失孩子幾年前的照片模擬修復到現在的樣貌。
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AI寶貝志愿服務隊隊長 盛建中: 以前的尋人可能大部分是依靠人力,效率比較低,成功率也比較低,沒有高清的照片,在公安機關的人臉匹配系統里面,他匹配的概率非常低,有的基本上就是0%的相似度,基本上沒有可以篩選的DNA候選人。
研發圖像修復算法 搭建社會尋親模式
2020年,當時還在攻讀博士的盛建中,通過媒體看到尋親信息。他發現,失蹤兒童的照片大多模糊破損、難以辨認,便萌生了利用專業技術助力尋親的想法。
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AI寶貝志愿服務隊隊長 盛建中: 我們當時就想這么模糊的照片,他怎么能夠找到孩子?然后聯想到我自己是學數字圖像處理,所以說我們就想能不能用我們自己學習的知識能夠幫助他做一個清晰化的修復,研發圖像的修復算法。
要研發圖像修復算法,需要構建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光靠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很多同學看到盛建中做的事情,也主動加入進來,寫代碼,測試算法,盛建中和團隊花了半年的時間集中攻關,終于研發出一套圖像修復人工智能算法,利用“全局修復”“人臉增強”“超分辨率重建”三大技術應用,解決尋親照片中“人臉不夠清晰”這一核心問題。盛建中向記者展示了算法修復照片的過程:一張模糊的人像圖片輸入系統,幾分鐘后,一張修復好的圖片便自動生成,人像五官清晰度與分辨率有了很大提升。這樣,很多家長就可以把走失孩子的照片打印到衣服上,或者打印成巨幅海報張貼。
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AI寶貝志愿服務隊隊長 盛建中: 左邊的這個是修復之前的原圖,它的圖像大小只有13KB,然后我們修復之后的大小是52(MB),修復之后的分辨率是8400乘以10944,他們的照片修復清楚了之后就可以做成工業的印制品。
盛建中和志愿者們還搭建了社會尋親模式,他們積極聯系公安機關、公益組織等開展合作尋親,提升技偵尋親的準確率,他們還把修復清晰的照片制作成尋親膠帶,在快遞包裹上使用,并設計制作了尋親明信片、尋親短視頻等,方便尋親信息擴散,將家庭尋親變成社會尋親。
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AI寶貝志愿服務隊隊長 盛建中: 我們將這種尋親的信息,做成了尋親的小社區,就是尋親的小程序,時常會有尋親人互相的留言,互相的鼓勵還提供線索,去幫助這一些尋親人有一個互相交流的渠道,對他們的心靈上也是一個慰藉,一起來發動大家去參與尋親,從而形成了一個全社會參與的尋親共同體。
借助AI技術 幫11名失蹤兒童與家人團聚
2021年12月,電影《親愛的》角色原型孫海洋經過14年苦苦找尋,終于找回被拐的兒子孫卓。在孫海洋與孫卓團聚的背后,也有盛建中團隊的一份努力。AI寶貝志愿服務隊成立三年來,借助AI圖像修復技術,已經為1000多名失蹤兒童修復照片,幫助11名失蹤兒童成功與家人團聚。每一張修復成功的照片,每一次尋親團聚,讓志愿者們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中,收獲著感動與幸福。
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AI寶貝志愿服務隊副隊長 張少云: 我們平常面臨的可能就是一個機器或者是代碼,我們跟尋親人的接觸其實很少,找到孩子的案例當中,其實尋親人根本就不知道有我們的存在,他們只知道社會上有一些愛心人士幫他們把這個照片修復好了,但是哪怕他們最后不知道這件事情是我們幫他做的,但是我們依然覺得很有意義,我們依然覺得內心是非常有幸福感和滿足感的。
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AI寶貝志愿服務隊宣傳組組長 陳炤昊: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的一個尋親視頻,很多留言讓我很暖心,他們說這才是AI真正能發揮用處的地方。我現在所做的事業可以為他人帶來溫暖,遇到了這樣一群志同道合熱心公益的同學,我們一起完成了一個有利于社會尋親的一個項目,是一種人生的快樂,將來我也會繼續將我們的技術,運用到更多的尋親家庭當中,為更多的尋親家庭帶來尋找孩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