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阿根廷拒絕加入金磚國家不會妨金磚擴容,但對于其自身而言卻是一次倒退,因為它錯失了與合作伙伴加強關系、拓展更廣闊市場的機會。阿根廷新總統米萊的勝選及其上臺后的一系列政策,反映出一個廣泛存在于許多國家的現象,即政治極化和個人議程主導國家利益。隨著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的全球影響力擴大,南美國家必須學會適應新的地緣政治背景。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阿根廷新任總統哈維爾·米萊自稱“無政府資本主義者”,宣布阿根廷將不會加入金磚國家。鑒于他在競選期間的明確立場,這一決定并不令人意外。然而,前后兩屆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巨大轉變,仍然讓許多人感到無所適從。
有人因此對金磚國家及其未來發展給出了悲觀的預言,但事實恰恰相反,阿根廷拒絕加入并不代表金磚國家的擴大將受到阻礙。
“金磚+”倡議依然火熱。隨著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這五個新成員的加入,全球許多南方國家對加入金磚大家庭表現出濃厚興趣,甚至明確表示希望加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對阿根廷自己而言,拒絕加入金磚國家無疑是一次倒退。當前阿根廷通貨膨脹率接近150%,40%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面對諸如此類的重大政治、經濟與社會挑戰,阿根廷失去了與既有合作伙伴加強關系、擴大與其他市場聯系的“黃金機會”。“金磚+”國家約占世界GDP總量的27%,占世界人口的47%,擁有全球6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也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和進口國在內。
如果阿根廷未來重新考慮其立場,“金磚+”體系仍將對阿根廷張開懷抱。然而,國內外政策的劇變可能將對國家及其社會產生不利影響,并導致其與其他國家的雙邊、多邊關系緊張。
很多時候,一個國家的總體國策與其政府的具體政策是左右互搏的,需要仔細權衡:前者包含總體原則、規范和長期目標,立足于長遠視角;后者則與衛生、教育、國防和社會正義等具體領域有關,往往立足于中短期的考量,受國內政治因素影響。
無論是左翼、右翼還是中間派,各個政治派別的代表都應當為國家的共同愿景而合作。至少,他們應該在指導國家前進的戰略原則、目標和政策上找到共同點。如果連這樣的共識都沒有,國家就會被某些利益集團的議程所操縱,而這些議程未必始終符合中長期更廣泛的國家利益。這種情況可能在國家的政治格局及權力分配機制內形成永久化的惡性循環。
圖片來源:新華社
自冷戰結束以來,阿根廷一直是美國在南美洲最親密的合作伙伴之一。正如米萊總統的言論和經濟計劃所示,他意在進一步加強同美國的關系。但加入金磚國家機制并不會對他的親美立場構成任何障礙;相反,它可能會促使美國和歐洲加大對該地區的關注。例如,巴西與美國有著牢固的歷史關系,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甚至軍事層面;但巴西同時又是金磚國家的創始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同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中國家。
由于地理位置靠近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國家將不可避免地尋求與美國建立積極關系。同樣,與歐洲建立積極關系也有利于經濟政治發展。然而,盡管與全球北方發達國家維持關系很重要,但這不應以犧牲與全球南方國家建立強力聯系為代價。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和歐盟同南美國家接觸有限,甚至有些漠不關心,加之南美經濟一體化前景遙遙無期,因此,忽視同中國的貿易投資聯系及產業政策等許多領域的經驗分享,是一種重大的戰略錯誤。
隨著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在全球范圍內持續產生影響,南美國家應當去適應新的地緣政治背景。通過發展同經合組織國家以外的政治經濟聯系、與金磚國家等新興國家接觸,南美國家可以維護其不結盟或平衡的立場,并有效地應對21世紀的復雜局勢。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阿根廷正在經歷一場政治災難,其危害性和它正同時經歷的經濟危機相當。米萊在總統選舉中的勝利、其反對加入金磚國家的立場,以及他打算引入的全面變革,都突顯了一個廣泛存在于南美地區的問題:在嚴峻的經濟挑戰和社會政治兩極分化的背景下,政黨政治往往以個人主義議程為特征,并受到狹隘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推動,而真正的國家利益則被拋之腦后。
目前,阿根廷和其他一些國家出現的政治割裂并非一種健康現象。“特朗普效應”重創了南美,尤其是阿根廷和巴西這兩個南美主要經濟體。雖然巴西在盧拉政府的領導下恢復了政治穩定,但前任總統博索納羅的殘余影響仍在推動該國的兩極分化。
阿根廷和巴西應當遠離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轉而專注于創造一種新的社會政治契約,優先考慮務實政策,將短期舉措和以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發展為中心的長期戰略相結合。此外,促進地區國家和人民之間、地區國家和其他全球南方伙伴(如中國和其他金磚國家)之間更大的合作,將有助于分享發展經驗、制定更好戰略、應對共同挑戰。提升人民內部團結和參與感、促進國際交往、建立或加強伙伴關系,而非走向孤立主義,都將為實現這些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 Missed opportunity"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劉夏
編輯:張釗
實習生李經緯、秦迦勒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