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圓夢中國·春苗行動”主題交流研討活動近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從2012年至2024年,“春苗行動”作為一項持續多年、影響深遠的展演,共展示了188臺優秀少兒題材舞臺劇目,累計演出354場,吸引超300萬名少年兒童。
此次活動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主題,旨在交流探討中國兒童劇創作及兒童美育傳播,參演院團代表為兒童劇創作發展和少年兒童的美育教育建言獻策。第十屆“春苗行動”的三大亮點:一是深挖劇目的內容和題材,持續探索少兒題材舞臺藝術;二是保證劇目的多元化、精品化,兼顧不同年齡段、不同藝術需求的少兒觀眾;三是配套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藝術美育活動,啟迪兒童深度感受多元之美。
兒童劇創作已呈現跨界藝術和跨界人才趨勢
圍繞“中國原創兒童劇的推陳出新”,7位參演院團代表分別從創新發展、美育教育、原創劇目、演出形式等方面進行了分享討論。
北京交響樂團團長李長軍表示,北京交響樂團通過“未來的希望”項目,吸引國內外優秀少年兒童參與,探索以交響樂做兒童器樂劇的可能。國家一級演員、國家大劇院男高音、歌劇演員隊隊長金鄭建以《阿凡提之真假阿凡提》中兩位兒童演員參演兒童劇對自身藝術實踐積累為例,介紹了國家大劇院通過開放戲劇排演、將民族樂器融入戲劇創作等形式實現“以美育人”的探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演出部主任王進分享了中國原創兒童劇的新變化:一是題材多樣,關注現實與傳統文化;二是形式創新,融合了科技與跨界藝術;三是民營院團崛起,跨界人才參與;四是傳播渠道拓寬,線上線下結合。
此外,中國評劇院副院長蔡長旭從中國原創兒童劇的市場潛力切入,分析了劇目制作與藝術質量、演出票房之間的關系;中國木偶劇院藝術總監宋澤超分享了卡通劇在內容和形式上大膽突破的新思路;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楊百祥從演出公司的角度,分享了兒童劇如何講好原創故事;上海爾多兒童劇團創始人張忱婷通過音樂劇、電影、繪本等多維度創作,拓展國際市場,并強調觀眾渠道下沉及版權授權,推動兒童劇教育普及與文化傳播。
拓展傳統文化的體驗與互動性
圍繞中國兒童劇中傳統文化與京味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北方昆曲劇院副院長邵天帥從昆曲《西游記·美猴王》的創作理念出發,通過精準定位兒童觀眾,融合昆曲的傳統與創新,打造“好看、好玩、好熱鬧”的劇目。她指出北方昆曲劇院在劇目創作上通過互動體驗與精準營銷,吸引兒童及家庭觀眾,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自信。北京曲劇團副團長周楠介紹了此次參演劇目《大運河漂流記》的創作過程,該劇以《山海經》為創作素材,通過北京曲劇的形式講述北京文化的傳承發展。
北京曲藝團副團長于磊介紹了《南城記憶——“老門神”》通過融合多種曲藝形式,展現了北京曲藝團的豐富曲藝曲種。他強調,未來北京曲藝團將注重觀眾與劇目之間的關系,強化互動性與直接表達,以簡單明快的藝術形式為少年兒童創作更多精品曲藝作品。北京兒藝《土狗老黑闖禍了》的導演王澤從自身經歷出發,講述了京味題材及現實題材兒童劇的創作規律。北京京劇院業務部副主任馮曉蕾則暢談了京劇傳統文化在體驗式互動上的開拓。
用國際化理念講“中國故事”
關于中國兒童劇的多元化創作與市場拓新,開心麻花兒童劇團主理人王丹介紹了開心麻花兒童劇團的多元運營模式:涵蓋舞臺劇、影視劇、綜藝等。劇團引進國外版權,改編經典劇目,并原創戲劇作品,同時還參與多部電影、綜藝節目,并創新沉浸式親子劇場。
此外,八排一座(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節目總監王婧穎講述了要用國際化的創作理念創作出“中國故事”;F派劇團創始人柯魯呼吁加強戲劇文化普及,提升觀眾戲劇審美;西安銀杏樹文化傳媒總經理王燕至分享了從古典音樂轉向兒童劇市場的成功經驗;《恐龍兇巴巴之永遠的恐龍爸爸》制作統籌郭佳利指出兒童劇市場需要多元化,中國的小朋友們應該有自己的偶像;《逃跑的一滴墨》副導演張秋蕊談及要讓小觀眾更直觀地感受舞臺藝術的魅力;《酷蟲學校2》制作人王朝玉認為兒童劇創作務必要保持童心和舍得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