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片AV级毛片特别刺激,精品欧美一区免费观看α√,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

中國有辦法:香港農業科學家的巴基斯坦種豆奇遇記

這一次,跟隨大豆的腳步一起去巴基斯坦,在烈日、風沙、顛簸中看到土地里種下的希望,在田間地頭感受中巴人民雙向奔赴的善意。

中國有辦法:香港農業科學家的巴基斯坦種豆奇遇記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4-10-02 19: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夏天,位于南亞的巴基斯坦多地遭遇極端高溫,最高氣溫破52攝氏度。極端天氣不僅造成多人中暑和死亡,也導致了大批農作物欠收。林漢明是香港中文大學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也是一位頂尖的大豆專家,他曾針對中國西北地區復雜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培育出抗旱、耐鹽堿的大豆新品種。這一次,跟隨大豆的腳步一起去巴基斯坦,在烈日、風沙、顛簸中看到土地里種下的希望,在田間地頭感受中巴人民雙向奔赴的善意。

飄向北方

巴基斯坦,一個位于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神秘國度,擁有2.4億人口,其東北部毗鄰中國,從古絲綢之路起便是我們最熟悉的鄰居。現在他們更為人熟知的稱呼是“巴鐵”——中國人的“鐵哥們”。

曼姆(Hafiz Mamoon Rehman)出生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一個小村莊,跟村里所有孩子一樣,他從小在農田里長大,金色的小麥和白色的棉花組成了他記憶里最美好的畫面。長大后的曼姆沒有選擇像自己的父輩一樣留在地里,他考上了更好的學校,去了離家鄉更遠的地方深造。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航拍截圖(黃丹陽/中國日報)

從土壤抗除草劑到轉基因小麥,曼姆在農業生物技術的不同方向摸索學習。2016年,正在韓國全南國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曼姆決定將大豆作為自己的長期研究課題,他將自己的簡歷海投給了全球各個高校大豆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幾乎所有簡歷都石沉大海之時,曼姆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漢明教授的郵件。

曾破解31種大豆基因序列、培育出抗旱、耐鹽堿的全新大豆品種和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香港首位參與國家級太空科研項目的農業科學家…“我覺得我終于找對人了!”兩年后曼姆來到香港,在林漢明的實驗室順利完成了三年的博士后工作。

在香港的日子對曼姆來說就像是一場夢。時隔四年后,當他說起自己有一個孩子出生在香港威爾士親王醫院,說起跟家人一起在擁擠繁華的街道上閑逛,說起實驗室里那些熟悉又遙遠的名字,曼姆臉上一直帶著笑容,“我最美好的回憶都在那里(香港)。”

曼姆與林漢明實驗室同學合影(受訪者供圖)

相較五光十色的香港,曼姆的家鄉顯然是另一個世界。“我當然知道香港有更好的生活,但我當初離開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成后回到家鄉,幫助更多的人。”

種下希望

林漢明再次收到曼姆的消息是在幾年后。曼姆進入了當地著名的費薩拉巴德農業大學,正在培育巴基斯坦本地的大豆品種。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巴基斯坦種植的農作物超過一百種,但在作物選擇上并不多樣化,90%的耕地資源和勞動力都用于小麥、水稻、玉米、甘蔗和棉花這五種傳統作物的種植。

近些年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亞洲地區多個國家出現極端天氣,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曾將巴基斯坦描述為氣候變化造成最嚴重后果的國家之一。

受地理、氣候條件、種植技術等限制,巴基斯坦的本地大豆產量較低,質量也遠達不到人類食用的標準。因此,不同于中國人對豆制品的熟悉和食用習慣,大豆在巴基斯坦主要用于牛羊雞等動物的喂養。

費薩拉巴德農業大學校長艾哈邁德(Iqrar Ahmad Khan)介紹說,巴基斯坦平均每年需要花費10億至20億美元從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家進口約300噸大豆,“目前這個作物我們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當務之急是如何將大豆發展成為巴基斯坦一項主要的綠色糧食作物。”

要達到這個目標,優質的種子必不可少。

過去十年間,林漢明一直往返于香港和甘肅,最終與當地的農業科學家成功培育出抗旱、耐鹽堿的“隴黃”系列大豆品種,讓大西北的地里成功種出了高產量和高質量的大豆。曼姆求助林漢明顯然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2023年,林漢明第一次前往巴基斯坦考察,了解當地作物的種植情況和環境,同時為曼姆的研究團隊提供了第一批大豆種子,種植在旁遮普不同位置,希望通過與當地大豆品種進行對比和雜交,研發出適應巴基斯坦土壤和氣候環境的抗旱、耐高溫新品種。

林漢明決定在隔年5月的耕種期回訪。他聯系了之前在甘肅與自己一起共事的農業科學家,又邀請了香港種子公司的專家,加上香港中文大學的機械工程師和基因專家,組成了回訪的大豆“夢之隊”。

3月26日,一則新聞刷爆網絡。由中方企業承建的開普省達蘇水電站項目車輛遭遇恐怖襲擊,造成5名中方人員、1名巴方人員遇難。

去還是不去,成了整個團隊的難題。

翻山越嶺來種豆

五月的第一個周末,林漢明的團隊成員都如約出現在香港國際機場,隨行的還有八個來自香港不同中學的巴基斯坦裔學生和一個香港學生,以及兩個記者。“我想讓這些中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認識自己的祖國,認識香港。”

經過近10個小時的飛行和轉機,林漢明終于在深夜抵達拉合爾國際機場并與曼姆碰面,得知當地因恐襲加強了外國人的出行管控,一行人成為重點關注目標,不得不臨時調整行程來配合警方,這場為期一周的“變形記”險先在剛落地就夭折。

好在這個出師不利并未影響大家種地的熱情。此行的目的地旁遮普省位于巴基斯坦東部,與印度接壤,常住人口超過一億,耕地面積約占全國的65%,是巴基斯坦人口最多、農業最發達的省份,盛產小麥、水稻和棉花。

巴士行駛在漫無邊際的農村大馬路上,整齊的田埂、大片的稻田和成群的牛羊無一不顯示出旁遮普作為巴基斯坦糧倉的實力。“要在旁遮普種大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曼姆說,大豆對當地農民來說是一種新的作物,大部分人并未接觸過。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農村(薛婧琪/中國日報)

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曼姆帶著林漢明團隊穿梭在不同的村莊和角落尋找大豆,有時候是玉米地旁邊,有時候是香菜和冬瓜地的中間,也有時候被包裹在一大片向日葵中。但無論是什么位置,總有一群農民在地里等著這群陌生但似乎很厲害的遠方客人。

甘肅農科院原研究員張國宏是一位資深的水稻和大豆專家,同時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農民”。雖然語言不通,但只要一到地里,澆水、施肥、種植密度、收割技術,他比劃著跟農民交流,仿佛沒有障礙。

張國宏認為旁遮普的土壤存在一定的次生鹽堿化,耕作水平和栽培技術也亟待提升,但最關鍵的一點是高溫。“這里實在是太熱了”,甘肅夏季最高溫度在37度左右,旁遮普則接近50度,而大豆通常生長在30到40度的環境。

林漢明提供的種子在這樣的高溫下仍然長出了大豆。“以往我都是直接把已經培育好的種子給他們,今年是特意為這邊培育了一些不穩定的新種子。”林漢明說,只有從一顆種子開始,與它們一起經歷風雨,才能培育出真正屬于這片土地的新品種,“這才是授人以漁。”

民胞物與 協和萬邦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中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全球近1/5的人口,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新中國走過了漫長的一段路。

75年里,中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個位數增長至五位數,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

淋過雨的人總想著幫別人撐傘。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已向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出2000多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推廣示范1500多項農業技術,幫助亞洲、非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區推進鄉村減貧,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據艾哈邁德介紹,僅薩費拉巴德農業大學就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數十所高校和機構簽訂了超過50項合作協議。截止2023年年底,巴基斯坦在華留學生總數目前約為2.8萬人,是最大的在華外國留學生群體之一。

薩費拉巴德農業大學校長艾哈邁德接受中國日報專訪

“巴基斯坦是一個貧窮的國家,農業對我們來說就意味著吃飽飯。”曼姆說,巴基斯坦接近70%的人口都從事與農業相關的工作。“所以我非常感謝林教授,他不僅僅是在幫我,也是在幫助這里所有人,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中巴友誼在千年前的古絲綢之路上生根發芽,在如今的“一帶一路”倡議中開花結果,如同一條細長的綢帶,穿越千年風霜,依舊熠熠生輝。

“作為一種民間的聯系,建立國際友誼,用科學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一直都是我們香港團隊的核心價值。”林漢明說,能在建國75周年這個特別的節點,走進其他國家分享善意和友誼,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他以香港為起點,用大豆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全新的中國故事。

農業究竟是什么?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答案。也許是奔走于田間水溝,是穿梭于農田莊稼,是日復一日的面朝黃土背朝天,面對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林漢明始終相信腳下這片土地的力量。

林漢明團隊與曼姆團隊在大豆地里考察(受訪者提供圖片)

在南非,林漢明正在與科學家合作,嘗試培育耐旱又能抵抗南非獨有病蟲害的大豆品種;伴隨著去年神舟十六號的順利升空和返航,一同搭載的“隴黃”系列大豆也完成了太空之旅,林漢明團隊正在針對這些種子在太空環境發生的變種情況進行研究。

大豆的旅程,也許才剛剛開始。

(記者 薛婧琪)

【責任編輯:邵冰琦】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