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片AV级毛片特别刺激,精品欧美一区免费观看α√,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

透過“物質”看“非遺”(一線手記)

來源:人民日報
2024-10-10 09: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疆吐魯番,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讓這座城市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新疆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執法檢查。來到吐魯番,坎兒井流水汩汩,訴說著各族群眾的智慧。坎兒井是水利工程,是文物,還孕育了獨特的非遺技藝——2014年,坎兒井開鑿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如何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非物質”?一位檢查組成員的回答發人深省:非遺是一個整體性的文化概念,代表了一種文化生態。非遺中的“非物質”并不是說與物質無關,多數非遺以物質為依托,通過物質的媒介或載體反映其精神、價值、意義。

隨后的行程中,檢查組對《瑪納斯》、維吾爾族桑皮紙制作技藝、柯爾克孜族刺繡、俄羅斯族巴揚藝術等非遺項目的保護情況進行詳細詢問,與代表性傳承人深入交流,聽取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的意見建議。

碰撞交流中,一個觀點逐漸清晰:非遺保護工作中,有必要進一步加強非遺的物質認同,透過“物質”看“非遺”,而不可偏廢一端。

透過“物質”看“非遺”,就要保護好與非遺傳承發展相關的工具、實物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于2011年公布施行,其明確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非遺的保護傳承,建立在一定物質形態基礎之上。許多民間藝術、生產技藝、民俗活動等非遺項目,都是依附于一定物質而存在的,實際保護工作實踐中兩者又是交織在一起的。正是對坎兒井的保護與修復,才有了開鑿技藝的非遺傳承。正如一位村民所說,坎兒井修到哪里,哪里就是綠洲,哪里就有文化傳承。

透過“物質”看“非遺”,就要重視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培養。非遺保護傳承,關鍵在人。檢查中了解到,不少非遺技藝、工序沒有文字記錄,有賴于師徒之間的口傳心授、長期實踐的耳濡目染。保持和擴大傳承人群,加強非遺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傳承人素養,才能讓非遺在傳承中延續歷史文脈,在當代生活中愈加枝繁葉茂。古琴藝術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非遺名片”,其傳承一度瀕危。上世紀60年代,全世界會彈古琴的人還不到200個。自2003年列入世界非遺名錄以來,古琴藝術得到大力推廣,代表性傳承人通過演出、講座等形式培育“粉絲群”,目前彈古琴學古琴的人數已達百萬級。

透過“物質”看“非遺”,還要把非遺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在喀什香妃園,檢查組看到,一些演藝、體驗的旅游項目中融入了馕制作技藝、維吾爾族模制法土陶燒制技藝等非遺元素,吸引了許多游客互動參與。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注重加強非遺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非遺+文創”“非遺+旅游”“非遺+教育”“非遺+直播”等模式,拓寬非遺傳承的渠道,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非遺保護的重要力量。

自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施行以來,比較健全的保護體系已逐步形成,相關部門法定責任落實、配套法規制度體系建設等都有了保障。一些地方將非遺連同其附著的物質空間、文化場合和話語氛圍更好地協同保護起來,著手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如今,修改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已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期待通過各方共同努力,進一步推動非遺法律制度體系健全完善,更好地守護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瑰寶。(亓玉昆)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0日 18 版)

【編輯:王超】

【責任編輯:潘一僑】

為你推薦

換一批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